中央大學為大桃園地區唯一的國立大學,負有教育領導航空城與桃園各工業園區的使命。中央大學EMBA校友遍佈產、官、學界,人際網絡之寬廣儼然成為大桃園地區中高階經理人的人脈龍頭,也是北部地區最受經理人喜愛的EMBA之一,在天下Cheers雜誌「2022年北部地區經理人最想就讀EMBA」評比中排名第二 (僅次於排名第一的台灣大學EMBA)。中央EMBA主要特色如下: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清楚定義和劃分「多元 EMBA 」與「特定領域在職專班」。在職專班學員年齡 30~40 歲,主要為公司基層主管、且職業或專長背景雷同,能對於特定領域做深度學習與同業交流,以維持職場競爭力;而 EMBA 學員年齡則為 40~60 歲,均為各領域經驗豐富且具專業知識的公司中高階主管或中小企業主,因此 EMBA 課程較為多元、面向更廣,不僅增加跨領域的管理能力,也有助突破職涯瓶頸、開拓視野、人脈拓展與異業交流。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除了有跨系所、直屬管理學院的 EMBA ,另有七個專精於特定領域的系所在職專班;將已有數十年經驗、需要跨領域能力的中高階主管,與需要繼續專精於特定領域的基層主管做清楚劃分,以提升學員及經驗交流的質量。
課程是EMBA教育中最重要的根本,中央EMBA的課程均有其架構,各課程都有它的課本、學習順序和進度,其學習效果並不是由數場沒有架構關聯的演講所組成的課程可以比擬的。此外,中央EMBA學程導入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 (於2014年8月通過認證、2020年2月通過再認證),並且每年評估課程成效並做滾動式的檢討和改善。 EMBA整體課程規劃如下: 一年級:主要為與預修課程與五大管理領域之必修課程 。預修課程 (經濟、會計) :對非管理背景學員是必選課程 二年級:主要為選修課程、總整理課程與撰寫論文 。選修課程:一二年級皆可選修 。總整理課程(Capstone)與撰寫論文:對過去所學做總整理和運用
面對問題時,每個人都是依據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經驗,發展出不同的解決問題模式。因此,不同背景愈能提供不同解方、且愈多元愈好;同質性太高的學習環境,容易讓學生視野受限,較難培養領袖人才。 多元學習又細分為以下兩點:
如上述所提到的,中央 EMBA 學程直屬管理學院,課程與師資來自及管理學院各系所 (企管所、資管所、財金所、人資所、工管所、經濟所、產經所、會計所) ,均是該領域具實務和教學經驗的學者專家,讓EMBA學員能夠快速的了解不同領域的運作與最新發展。
比起臺北和新竹,位處桃園的中央大學更具有多元背景產業和專業 (多樣性) 優勢。臺北有較多的金融業及服務業,而新竹地區產業則是集中在高科技產業,學員的產業背景過於類似也造成多元性不足。而桃園是台灣經濟的櫥窗,產值連續十年全台第一 ( 為竹科的兩倍 ) ,是製造業、中小企業、隱形世界冠軍的大本營,而 29 個工業區和 11 個工商綜合區無論數量和面積更是全國之冠;因為距離機場近,與機場和國際貿易相關產業的學員也明顯比其他地區多,例如航空、物流、汽車、紡織、化工、進出口、零售批發業等,均是桃園地區非常活躍的產業。此外,桃園距離台北、新竹車程僅約一小時,使得中央EMBA成為北部地區擴展生活圈和視野的最佳選擇;中央EMBA兩岸組學員多為江蘇地區台商,也有學員來自北京、浙江、廣東一帶,兩組學員間的交流與互助,可以迅速獲得國際及大陸各地區的產業經驗,這種機會非常難得。 讀EMBA不是只有從教授單方面的學習,學員間互相學習也非常重要。讓不同背景/專業/地區的頂尖專業經理人互相學習、討論,從其他同學學習到的甚至會比教授多,因為多元的學員背景能豐富課堂中的討論,激發出最好的創意思想,也有助於需要思考多種決策的EMBA學員,而這些都是學員背景同質性高的EMBA所缺少的。
中央EMBA擁有最佳的EMBA專屬服務與招生團隊,擁有十多年的EMBA服務與行政經驗,能快速提供可靠、有效的協助,在兩岸EMBA學界口碑極佳,在加上EMBA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員們可以全心投注在課業及工作上,無須掛心公務單位繁瑣的行政作業。考生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EMBA,即可清楚感受到各校服務上的差異。
中央EMBA的海外參訪課程更是一大特色,藉由為期一週至海外參訪成功企業,並邀請當地知名學者或企業家進行講座,使得EMBA學員得以吸取企業及專家學者們的寶貴經驗,增加國際觀。且經過為期一週的團體生活,也讓不同組別的學員變得更有凝聚力、人脈關係可以更緊密的結合。 往年曾去過日本、泰國、越南、中國大陸等地參訪,學員們都感到受益良多、滿載而歸。以2017年的北京參訪為例,共參訪多達7個企業,包含2個中資企業、3個中外合資企業、1個外商獨資企業與2個台資企業,產業跨足交通運輸、軟體、IT、環保、食品、電商等,除了100%均為股票上市公司之外,其中更有兩家是特許30年及50年的特殊產業,如此多樣化的產業類別和資產背景,讓學員們大呼過癮,因為行程緊湊充實、也會比較累,但每天都有不同的領略,也更加了解當地市場的經營困難和挑戰。 中央大學EMBA和其他學校EMBA所舉辦的企業參訪有一個地方很不一樣,那就是中央大學EMBA的海外參訪並沒有安排所謂的景點文化之旅,100%都是紮紮實實的企業參訪行程。也由於海外研習課程讓學員們獲益與效果甚大,中央EMBA特將此課程列為必修,也讓中央EMBA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EMBA海外參訪團。
個案教學的特點在於「進行許多複雜的情境互動,思考解決策略和行動方案,並在提問和引導下分析案例的事實及隱含的原則,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時便能有較完整的思考架構與解決方法」,而EMBA課程中大量導入個案教學,可訓練EMBA學員分析、判斷與決策的能力,有助於整合理論與實務,將所學應用於工作中。而EMBA學員背景多元,不僅豐富了課堂或個案的討論與互動,更激發出許多創意思想,有助於需要思考多種決策的EMBA學員。 中央EMBA不僅是個案比賽的常勝軍,更於2013年EMBA商管聯盟個案比賽中勇奪史無前例的三冠王殊榮,也是2014年個案比賽獲得首獎最多的學校,2017、2018、2020、2022年均奪得「冠軍」獎項,足以顯示中央EMBA在個案教學上的成效。
有的學校EMBA認為舉辦活動也是一種學習,因此會安排EMBA在校生主辦或承辦新生訓練、團康活動、各類競賽、營隊及畢業典禮等活動。雖然學習不侷限於課堂上、舉辦活動也能學習,但在國立大學的學習還是應該回歸正統的教育方式,已是企業高階主管且須兼顧工作、家庭和學業的EMBA學員,在校期間應該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課程的學習與交流,透過有系統的課程設計來訓練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而不是還要像一般學生一樣,透過累積工讀經驗和服務時數來學習,更不該將參加或舉辦馬拉松、登山、營隊等活動認做為課程,或藉由學習讓EMBA學員來減輕學校舉辦活動的工作和經費負擔。 在中央EMBA,僅少數有必要之活動是由EMBA辦公室和EMBA學員所合辦的,大部分的在校生活動均是由EMBA辦公室單獨主辦;如EMBA學員對舉辦活動有熱情,或者希望累積舉辦活動的經驗,可在畢業後多多參加EMBA校友會及社團的各項活動。因此中央大學EMBA用心辦學、專注EMBA教育本質,在校時期儘量讓中央EMBA學員能好好學習、將學習效能最大化,畢業後再盡情參加EMBA校友會及社團活動。
各公私立大學碩士在職專班辦學水準及學員素質參差不齊,使得部分企業對於「在職專班」學歷給予較低的評價。中央EMBA已於2014年8月通過AACSB國際商學院認證、2020年通過AACSB國際商學院再認證,持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程規劃具國際水準,且與碩士在職專班在師資、課程、學費、服務級學員素質等方面均有明顯區隔,畢業證書和在職專班也有所區分,並無在職專班字樣,畢業將授予「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 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證書。
中央EMBA於106級起採總額制學費,總學費約為台幣52.9萬元,分四學期繳交 (每學期約132,250元);如未能於2年內畢業,第5學期起收取當學年度學雜費基數 (約12,000元) 至畢業為止。此外,在學期間可超修所有EMBA課程,不需在額外繳費。 備註:學雜費基數僅供參考,每一學年度均可能調整,收費標準以本校網頁公告為準
由於中央EMBA學費採總額制,再加上有畢業生終身免費修課機制,而依照目前的修業規定,僅修必修課程(共36學分)且完成論文便可達到畢業門檻,即選修課程全都不修也不影響畢業、選修課程全部都修也不會增加學費。 這些機制綜效的結果等於是讓EMBA學員一個有彈性的修課選擇,對於工作繁忙或希望兼顧家庭的學員來說,在學期間可以僅修必修課程,將上課時間縮到最短(一般組僅需週六上課、兩岸組僅需隔週週末上課),優先取得EMBA碩士學位,畢業後再慢慢免費返校修課即可;而對於時間較寬裕的學員來說,也可以選擇在學期間修習所有的選修課程,全力衝刺課業。
中央EMBA亦有健全的校友會組織,是全台各校EMBA中少數將校友會法人化 (全國性) 的EMBA。中央EMBA校友會的法人化早在2005年便開始進行,也因為EMBA學員人數的增加,校友會組織於2010年由地區性社團法人改制為全國性社團法人。因為有了法人的身分,校友會對於舉辦各種聯誼與公益活動顯得更有條理。而兩岸的部分,原本的「EMBA海外聯誼會」也於2013年轉型為「EMBA大陸校友會」。 EMBA校友會扮演了校友們「尋知己、組盟友、強化弱連結」的重要角色,EMBA校友會與EMBA辦公室每年皆舉辦各種的學術與聯誼活動,不斷加強校友凝聚力,已成為兩岸間最具影響力的校友組織之一。